时光飞逝,《故宫修复笔记》的拍摄,终于在夏末秋初之际,迎来了杀青时刻。

    在最后一场戏中,镜头缓缓地拉近,聚焦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。这里光线柔和,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了。

    凌墨身着一套朴素的老年装,他的脸上化着精致的特效妆容,将他塑造成了老年时期的陈默。

    他静静地坐在那里,身体微微前倾,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,双眼温柔地凝视着不远处的一群年轻修复师。

    这些年轻的修复师们正忙碌地工作着,他们专注于手中的文物,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每一个细节。他们的身影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生动,充满了朝气和活力。

    凌墨的目光没有丝毫的移动,他就这样默默地注视着他们,眼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。历经沧桑后的他,此刻内心无比平静,看着这些年轻人,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。

    整个场景没有一句台词,只有一个长达一分钟的特写镜头。然而,凌墨用他那双饱经岁月、沉淀着无尽故事的眼睛,成功地传递出了所有的情感。

    让观众们可以从他的眼神中读到他的一生,读到他对修复事业的热爱,读到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。

    “CUT!我宣布,《故宫修复笔记》正式杀青!”

    韩山平导演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片场,瞬间,整个摄影棚被欢呼和掌声淹没。所有工作人员,无论职位高低,都激动地互相拥抱、击掌。

    长达数月的艰苦拍摄,在这个时刻,所有疲惫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不舍。

    韩山平眼眶微红,用力地抱住了身旁的凌墨。

    “凌墨,谢谢你!陈默这个角色,因你而活!”韩导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,“这是我导演生涯中,最酣畅淋漓的一次合作!”

    “是我要谢谢韩导您的信任和打磨。”凌墨真诚回应。他环顾这片沉浸数月的“战场”,心中也涌起淡淡的不舍。

    在这里,他不仅是演员凌墨,更是修复师陈默,与千年文物进行着无声的对话。

    盛大的杀青宴上,韩山平喝得微醺,拉着凌墨说了许多心里话。那位国宝级的老艺术家也拍着凌墨的肩膀,对众人说:“华语影坛,后继有人了!”

    数周后,凌墨被邀请至韩山平的个人工作室,观看电影的初剪样片。

    放映室里灯光暗下,银幕亮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