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走刘舍之后,刘荣第一时间便来到了侧殿。

    在侧殿的地上,是一张张棉被大小的巨大纸张,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样。

    而这些字样上的内容,随便流传出去几个字,便足以在整个朝堂内外,都引发一场剧烈的政治地震!

    ——刘舍,猜错了。

    刘荣要动的,从来不是九卿当中的某一个位置,好给未来的主爵都尉腾位置;

    刘荣真正要做的,是对汉家整个三公九卿制,都来一场大范围的校正、调整。

    比如:名义上是‘三公’,实际上却只常设丞相、御史大夫的三公一级,刘荣打算将太尉,从三公之列踢出去。

    按照刘荣的设想,汉家日后的三公,将会是丞相、御史大夫;

    以及:御史中丞!

    事实上,汉家现有的政治体制,即便是在后世的新时代,也能找到对应的参照。

    ——丞相作为百官之首,理论上需要辅佐天子治理天下,但实际上,汉室几乎所有事物,都是由丞相府领衔,去进行具体的操作。

    在后世新时代,也有这么一个位置,叫国务园(屏蔽词)。

    而御史大夫,号‘亚相’,理论职责是辅佐丞相处理政务,同时还要监察百官,负责官员审核、调度。

    可实际上,御史大夫这个位置存在的唯一意义,是制衡丞相。

    制衡的方式,也恰恰是那句看似四平八稳的:辅佐丞相。

    既然要辅佐,那就肯定要插手相府政务;

    插手具体事务,自然就会分走部分针对性的权利。

    至于御史大夫‘监察百官,审核官员’的职责,则是由御史大夫属衙真正的掌舵人:御史中丞去负责。